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知识问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里是解答任何与维基百科无关的问题的地方,就像图书馆的询问处,或者问答网站之类的服务。提出问题之前,请先在右方搜索现有条目。发问前,请留意以下重要事项:

  • 请在主题栏简明扼要地写出问题主旨不要使用如“新问题”等无意义的文字。
  • 请勿公开姓名、地理地址、电话、电子邮箱地址等联系信息。我们通常只在此页回应,并不利用电邮或电话等私下回应。
  • 有关维基百科计划的问题,请往互助客栈相关页面询问。
  • 请勿在此页宣扬个人主张就某个议题发起讨论,此页面仅回答个人不懂的问题。
  • 请勿在此页反复提出相似的问题、寻求代做功课、征求医疗建议法律意见


请注重礼仪、遵守方针与指引,留言后请务必签名(点击 或在留言后打 ~~~~)。

发表前请先搜索存档,参考旧讨论中的内容可节省您的时间。
公告栏

中文第三人称复数词语的使用[编辑]

在“小明和小狗在玩接飞盘的游戏。在一个小时的游戏过程中,()们玩得很开心”中,空白处应该填入什么代词?是他还是它?感觉都不太对。--Diskopy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04:39 (UTC)[回复]

应该用“他们” ,情况就好像:
情况1:小明和小强是好朋友,他们经常结伴同游。
情况2:小美和小丽是好朋友,她们经常结伴同游。
情况3: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他们”经常结伴同游。--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06:24 (UTC)[回复]
在多人或多个目标为不同(性别、物种等)情景下,一律用“他”们 逐浪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23:58 (UTC)[回复]
他? They? -Lemonaka 2024年6月25日 (二) 03:04 (UTC)[回复]
英文众数无论如何都是用 they,反而中国需要看情况。--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08:07 (UTC)[回复]
其实中文本是最“平等”的语言之一,据我所知所有汉语方言第三人称代词都没有“性”(语法)范畴,现代汉语标准语(普通话/国语/华语)第三人称代词其实只有一个“tā/ㄊㄚ”,“他/她/它”实际上是同一个词(古有“她/它”字,但字/词并非一个概念),新文化运动之后出于翻译西方文学等原因硬造的“她”字 囧rz……不过好像有点离题了,原问题主要是讨论“他/它”的辨析。总之有人显然用“他”无疑。--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08:57 (UTC)[回复]
跟平等不平等无关,只是中文是相对模糊的语言。跟西方语言,例如法文和德文比较,中文的模糊性其实不限于用字,从语意、文法和逻辑的角度看,中文都是相对模糊的语言。中文的模糊问题,比英文还要严重。很多时候,中文的意思需要看上下文才能明白。--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13:31 (UTC)[回复]
“平等”我是打引号的,当然不是正经语言学概念了。主要是想到目前西方各语言都因为feminism而在提出改革性(语法),认为用he泛指人有性别歧视等,就想说其实中文根本没有这个问题,但当年为了学西方,人为引入代词“她”之后反倒有了这个问题(当泛指人时用“他”而非“她”),而当初引入的重要原因就是学习西方语言。就觉得挺有趣的明显离题,不继续展开了。--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13:37 (UTC)[回复]
说得对,之前中文没有“她”这个字,“她”是新文化运动之后,在刘半农(语言学家)等人推广之下才广泛使用的。--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14:01 (UTC)[回复]

李氏素颜主持《大白话》之事确在中国大陆地区引起热议?[编辑]

六月查考,偶得一“闻”,其有此言:

提到去年为了庆祝《新闻大白话》YouTube频道,她突破自身尺度,挑战百万订阅素颜主持……当时的新闻甚至被转载到大陆,让李作珩笑说自己大概是全台第一位,因素颜登上对岸新闻的台湾主播。

——黄盈容. TVBS再添3正妹主播!李作珩被封「米倉涼子」 素顏曝光紅到對岸. TVBS新闻网. 2024-05-17 [2024-06-23] (中文(台湾)). 涉己新闻

就此处声称,鄙人尚无空闲时间考察。望得出处。

( π )题外话:东森已将此前本人于可靠来源讨论上批判的“报道”(即高雄白议员狮城泳装之事)设为私享视频。--WPCD-DTV 2024年6月22日 (六) 19:15 (UTC)[回复]

既然“大概是”,会有很高的考察价值吗。即便有更早的例子,改称少有的,也不碍事。--YFdyh000留言2024年6月23日 (日) 05:07 (UTC)[回复]

关于中国剩余定理的一个现象[编辑]

,且整数满足
证明

例如取
,45046除以45045恰好余1。
我的方法是
设整数a除以5,7,9,11,13分别余,则
时,显然1是a的一个特解,故

想请问有无其他证明方法?谢谢!---游蛇脱壳/克劳 2024年6月23日 (日) 00:49 (UTC)[回复]

H:VISIT提到的Xray分片直连方法有没有可能在手机上使用?[编辑]

如题,已知v2rayNG使用的是Xray-core,支持数据包分片,理论上可以通过分片法直连维基百科(甚至包括V2EXGoogle等其他被SNI的网站),但是VISIT提供的配置文件在v2rayNG上似乎是无效的(至少VPN模式下启动之后直接上不了网了),所以有没有可能通过修改一部分配置文件的内容在手机上直接运行它?--忒有钱 🌊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4年6月24日 (一) 16:38 (UTC)[回复]

先验与后验命题的定义问题[编辑]

命题 § 先验与后验中提到:

先验真(假)的命题是不须借助对实体世界的观察与经验即可证成为真(假)的命题,后验真(假)的命题则需要借由观察与经验才能证成为真(假)。

先验命题范例如:

但是,如果一个人从未学习过几何方面与三角形相关的概念,要如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又什么是 "角"?而学习几何的过程,不是 “"需要" 借由观察与经验”才能学会?所以这不算 "后验" 命题吗?--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04:18 (UTC)[回复]

抽象化或纯粹理性的均无需观察与经验,抽象化的图形和角不涉及实体世界,“足球是球体”这样的命题才是后验的,因为足球是实体世界的事物。
在学习过程中,或许有实体事物的加入以帮助理解,但即使是实体世界不存在的事物,也同样可以学习,如“黑洞”这样的概念在还没观测到前就已经提出--极冷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09:13 (UTC)[回复]
一般而言,一个命题是先验还是后验,决定于一个正常人,需不需要经验,才能知道该命题的真假,如果他(或者她)不需要经验,就可以知道命题的真假,那么该命题就是先验命题,例如原本的问题说的“三角形有三个角”。
不过你提到的“足球是球体”令我想起一个很久之前见过的有趣讨论:“足球是圆的”,这个命题是真也是假。是真因为一个正常人,需不需要经验,会相信“足球是圆的”,所以这是一个真的先验命题。不过,其实足球是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组成的,并非真的是圆的,所以这又是一个人假的后验命题。--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14:28 (UTC)[回复]
足球并不是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组成的,只不过大部分的足球被涂上看似如此的黑白图案罢了,然而,它的每一个“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都是球体的一部分,是微微弯曲的,并不是平面图形。近几届世足赛的比赛用球都不是涂这样的图案,难道它们就不是足球了吗?如果它们是足球,那和它们形状一样的篮球、排球、棒球是不是也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组成的?-游蛇脱壳/克劳 2024年6月25日 (二) 15:08 (UTC)[回复]
我猜您回复所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是:“如果可以从已知(可以是先验或后验的知识)而推理出或预测出一个命题的真伪,则该命题是先验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感觉这先验命题就有点像是分析命题。对于三角形那个命题,除了汉语的知识外,其他已知几乎都包含在命题本身的描述里,所以可以直接推出命题的真伪。但有些命题需要复杂的推理才可证成,譬如费马猜想是一个复杂的证明,用130页长的篇幅完成了证明;而四色问题则是动用了电脑,耗了1200小时验证而成。
对于前面这些这么复杂的命题证明,让我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已知是既存的事实,然而命题依赖这些已知却要经过冗长的推理才能判定其真伪,所以在真伪的判定确立之前,这些命题究竟是属于哪一种命题?是先验的,后验的,还是未定的命题?如果在证成之前它们是后验的命题,那为什么在证成之后它们又成了先验命题?另外,靠算牌“8天赢逾千万”4台湾人遭星赌场识破的新闻里提到这个集团透过搜集牌局资讯、利用电脑分析几率来提高赌博的获胜几率,那么假如该集团搜集的资讯够多、算牌的方法够精确而能够得到一个deterministic的准确预测,这样一来“G集团于2022年12月在新加坡金沙酒店的第nth次赌局的结果是R”这应算是先验命题还是后验命题?(G集团、第nth次赌局、结果是R 都是指新闻里的某一个情境),会不会未来某天量子电脑的技术成熟后,强大的算力让“足球是球体”这个命题也可以“算”出来而转变成先验命题呢?--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2:13 (UTC)[回复]
不涉及观察与经验,可以基于推理判断真伪的命题就是先验的,另外命题是先验后验与真伪判断是无关的,一个命题是先验的同时也可以是未确定真伪的,这正是因为推理本身可能会很困难所致,就如阁下提及的一些数学物理猜想
但当命题提及现实中之事时,如果不是拿来当前提进行推理的话,则将是后验的,因此若是前提为“G集团有一个能够得到准确预测的算牌方法,与其他因素无关(时间、地点等)”,“G集团于2022年12月在新加坡金沙酒店的第nth次赌局的结果是R”是先验的。题外话,然则实体世界之随机性是遍布的,只有发生过的事情才是必然,因此若在没有前提的情况下才需要观察和经验,在阁下所提到的推理技术中,也因为其黑箱化才会让人误以为其能够直接没有前提地推理出来命题吧,如“(已知篮球是球体,篮球和足球相同,则)足球是球体”--极冷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4:04 (UTC)[回复]
阁下提到:
  1. 可以基于推理判断真伪的命题就是先验的
  2. 命题是先验后验与真伪判断是无关的
如果依第2点的叙述,命题是否为先验,和其真伪的判断无关。那么为什么第1点却说先验命题是可以基于推理判断真伪的?在我的理解,似乎有点矛盾...阁下有无具体的命题范例,它目前是无法判定真伪,但又可以基于推理判断其真伪呢?--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5:31 (UTC)[回复]
说明:上面所说具体的命题范例指的是具体的“先验”命题范例。--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5:46 (UTC)[回复]
因为会有可以但未能的情况,许多未解决的数学问题都属于此类,如“NP=P”,当真伪判断只取决于推理时,这当然是先验的命题,只是有些命题在现有的推理能力下还不能判断真伪--极冷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10:42 (UTC)[回复]
阁下这么举例确实有可能。所以,基本上,形式科学(数学、逻辑、统计、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命题因为经过抽象化,与实体世界已不再紧密地绑定在一起,基本都能够基于推理判断真伪,所以我想大部分都是先验命题。不过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基本上确定了在一些形式系统中某些命题是无法被证明的,所以没错的话就是说那些命题无法基于推理判断真伪,这可能就会影响到先验命题的判断了。还有一条出路就是用穷举法来证明,但这可能不适用在无限的集合。--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7日 (四) 14:01 (UTC)[回复]
绝对的“先验”是不存在的,即使是罗素的 2+2=4,原则上你必须有下列“后验”知识:
第一,0<1<2<3<4;
第二,0的概念;
第三,0、1、2、3、4是线性关系,即是0至1,1至2,2至3,3至4的距离相同。--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13:51 (UTC)[回复]
那近年来流行的恶搞名言“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是不是先验的?“当我看到阁下的说明之后,我便看到了一个说明”是不是先验的?-游蛇脱壳/克劳 2024年6月25日 (二) 15:08 (UTC)[回复]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这句子其实是重言句,是tautology(重复说同一个意思的说话)的一种,后面的句子并没有为前面的句子提供额外信息;另外,因为是“A是A”,所以逻辑上是必然性的,亦一定是“先验”。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一般人当笑话说这类“罐头句子”,没有问题,甚至有一定的娱乐性,就好似看周星驰电影一样;不过见到近年传媒也流行说这类“罐头句子”,甚至把这些“罐头句子”用作政论文章的标题,就令人担心:是文化界出现文化水平下降的问题,还是文化人懒惰而随手把潮流废话套用在新闻上。--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16:29 (UTC)[回复]
代表“1 = 0”,那么“若没错的话,1 = 0”这句其中的“若没错的话”指后面那句话没错,也就是为真,所以整句话就是“若,则。”在我理解就是:
1
2
3
所以若没错的话,“若没错的话,1 = 0”就是阁下说的恒真式(tautology)。--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6:28 (UTC)[回复]
其实我也常说类似的话,“若没错的话,1 = 0”。--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6:09 (UTC)[回复]
确实可能要有部分的自然数观念,因为除了三角形,还有四边形,...,N边形,这些或许都可代入命题中而保持其先验的性质。我觉得其中一个问题在于究竟哪些应被当作观察与经验,而哪些又不是,在定义中似乎要再更清楚的说明,模棱两可的定义不太像是形式科学的风格。--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3:07 (UTC)[回复]
定义是不是应该要清楚到没有任何“各自解读”的误解、曲解空间?因为真理只有一个,但各自解读可能会得到好多个,难有共识。--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3:33 (UTC)[回复]

如何看待Night要求大陆用户也必须改叫汶莱[编辑]

RT,看看这个,我实在不明白ta有什么权利要求全球中文称呼该国必须带三点水?ta有没有看UNGEGN World Geographical Names?--Liuxinyu970226留言2024年6月28日 (五) 10:08 (UTC)[回复]

从明朝开始,人家的中文名就是汶莱,当地华人亦叫自己的做汶莱人,不明白为什么最近有中文媒体硬要把人家的三点水取走,是不是因为简题字?不过如果人家觉得这种叫法不对,那就是不对,要求改正实属正常。--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28日 (五) 15:48 (UTC)[回复]